中咨视界
新发展格局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性分析
| |||||
| |||||
摘要: 在肯定了煤炭仍是我国主体能源的前提下,对新发展格局下煤炭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认为,煤炭行业唯有创新才能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提高危机意识,关注其他能源的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煤炭行业应进行4个转变:燃料向原料转变,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污染型向绿色环保型转变,高危行业向安全型行业转变。指出,煤炭行业需要重点关注发展战略研究,关注工业布局与能源布局协同推进,关注碳约束条件下的能源结构调整,关注行业企业形象宣传,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关注企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战略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产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资源的配置要更加合理、利用效率要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持续减少。全会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明确,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因此,煤炭行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依靠创新驱动,密切关注其他能源的发展,重视发展战略研究,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实现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一、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能源资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煤炭工业做出巨大贡献,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截至目前,煤炭仍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稳定器。 煤炭占全国已发现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7%左右。全国煤炭产量已由1949年的3432万t增加到2019年的38.5亿t,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虽然近几年逐年下降,但在2019年仍占比57.7%。进入21世纪,煤炭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全国已建成大型煤炭基地14个,到2020年底,其煤炭产量将占全国总产量的95%。2019年12月16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基础、优产能,切实抓好煤炭兜底保障,深刻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煤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持续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不轻易转移对煤炭的注意力,不轻言“去煤化”。 但煤炭行业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在新发展格局中处于被动。 二、唯有创新才能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战略之举,也是新发展理念之首,发挥科技创新第一推动力作用对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煤炭行业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过去,我国绝大多数煤矿为开采技术落后的小煤矿,那时很多煤矿还是打眼放炮、人工攉煤,井下支护采用的是木支护,之后随着科技进步,先进设备得以推广应用。至2019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提升至98.1%。 依靠不断的科技创新,我国煤炭行业目前已在煤机制造、千万吨级智能化矿井建设等领域世界领先,已经成为全球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的领跑者[1]。因此,科技进步已成为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何满潮院士团队提出的“切顶短臂梁”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切顶卸压自动成巷为核心理念的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开采体系,研发了成套装备系统和配套技术工艺,实现了采煤成巷代替掘巷,可利用矿压留巷消除安全隐患,取消煤柱留设避免资源浪费,平衡开采造成的生态损伤。N00工法实现了采留一体和装备集约一体化管理,大大简化了矿井系统,为降低成本和减少安全隐患提供了技术支撑。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只有3个煤矿智能化工作面,2018年发展至80多个,2019年达到275个,2020年底预计达到377个以上。从全国来看,煤矿智能化建设已经从点上突破逐步迈向全面推进。 5G下井、机器人上岗、数字员工诞生……在国家 “新基建”战略和八部委 《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引导下,以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正在与煤矿加速融合。煤矿智能化、煤炭工业互联网可以在更高层级、更大范围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煤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赋能[2]。 三、要提高危机意识,关注其他能源的发展 随着煤炭资源越采越深、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煤炭成本越来越高,煤炭行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才能降本提效,提升行业企业竞争力。煤炭行业若继续依靠传统的产量增加和规模扩张来求发展,路只能越走越窄,甚至难以为继。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和成本的下降,非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首先,从风电发展来看,过去10年间,全球陆上风电度电成本降了25%左右;我国陆上风电平均成本下降了40%以上。2019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已经达到2.1亿kW,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3]。 其次,从光伏发电发展来看,过去几年,我国光伏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了近50%;目前我国大型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至0.3元/(kW·h)以下,具有与燃煤发电竞争的基础。2019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2.05亿kW,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64%[3]。 第三,从核电发展来看,2019年,全国核电装机达到4874万kW,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9%[3]。 第四,从水电发展来看,201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56亿kW,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6.2%[3]。 第五,还有来自进口煤的竞争。由于我国煤炭赋存的地域特点,导致长期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东南沿海地区的进口煤量近几年在逐年上升,2019年1-12月全国进口煤炭29967.4万t,同比增长6.3%。 面对国外同行业的低煤价竞争和国内不同能源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煤炭行业只有增强危机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持续创新才有出路。并且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大幅度地简化系统、降低投资、降低成本,才能在生产技术和成套装备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煤炭产业革命。 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煤炭行业应进行4个转变 1.燃料向原料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对煤炭的使用方式过于简单粗放,煤炭仅仅被当作燃料直接燃烧,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针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我国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国家科技计划重点支持方向和煤炭产业发展方向。2016年12月,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t/a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油品A线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油品,实现煤炭“由固变液”、资源“由重变轻”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这一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同时,能替代石油化工的,生产系列煤基化学品的煤炭深加工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煤制烯烃项目的成功运营,以及一些煤制乙二醇项目产品质量的提高,实现了煤炭 “由黑变白”的华丽转身。 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如何掌握国际上的能源主动权非常重要。因此,在进一步提升示范项目水平、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煤制油气和生产煤基化学品的企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过去我们依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传统煤炭生产方式不可持续。近年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加快,采煤工作面机器人群、钻锚机器人、选矸机器人和巡检机器人已在煤矿井下应用;当前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8.5%,到2020年底要建设300多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实现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 这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煤炭行业只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才能减少井下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行业的社会形象。 3.污染型向绿色环保型转变 过去人们一谈到煤矿,都是黑脏乱差的印象,新时代的煤矿与过去相比,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新发展理念的驱动下,煤炭行业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投资实施了多项生态修复工程,越来越多的煤矿实现了由 “黑”到 “绿”的转变,绘就了一幅幅绿色矿山建设的新画卷。 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煤炭行业决不能拖后腿。要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推进生态矿山建设,彻底从污染型向绿色环保型转变,让花园式矿山成为常态。 4.高危行业向安全型行业转变 煤炭行业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党和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大力加强煤矿安全法制建设、机制建设和责任体系建设,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2019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0起、死亡316人,同比减少54起、17人,分别下降24.1%和5.1%;百万吨死亡率0.083,同比下降10.8%。 目前,各产煤地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煤矿企业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监管监察执法效能不断提高,防灾治灾能力不断增强,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加快,煤矿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随着煤炭资源采深的进一步加大和开采强度的提高,瓦斯、热害、冲击地压灾害日渐严重,一些重大灾害事故还时有发生,煤炭行业还没有完全脱离高危行业的范畴。党的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面对依然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广大煤炭企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攻坚克难,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同时也要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水平,共同促进煤炭行业由高危行业向安全型行业的转变。 (二)煤炭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关注发展战略研究 煤炭集团要关注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谋划未来的发展愿景、战略方向、战略定位、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发展路径和保障举措。尤其要高质量研制好煤炭集团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描绘出未来煤炭集团进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智慧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线图,以便凝心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煤炭集团一定要将多能、多元、多地、高效、规模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列入发展战略。多能、多元发展,就是煤炭行业除了发展自身主业外,还可以发展煤化工、发展风光电、发展氢能源,多能互补发展,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东方不亮西方亮,从而提高企业防御风险的能力。而多地发展,是指除了本地开采,还可以向外拓展寻找接续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多能、多地将来要作为煤炭大企业集团的最主要战略。 2.关注工业布局与能源布局协同推进 煤炭行业企业要关注工业布局与能源布局的协同推动。工业布局方面,近年来晋陕蒙新4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比重持续上升,煤炭生产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而如何避免远距离输煤、输电,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与国家整体工业布局相适应,这是关系到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整体性问题。 能源布局方面,要研究燃煤发电如何与风光电项目协同,如何与核电形成南北部差异化互补的布局;这实际与煤炭自身的竞争力提升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煤炭人要有这种互补意识和差异化布局的协同意识。 3.关注碳约束条件下的能源结构调整 碳排放既涉及能源供给结构的调整,也关系到用户端如何降低能耗,还关系到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碳中和。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新的形势下能源企业主动调整能源结构是必然的要求,要把结构调整体现到 “十四五”规划中。 4.关注行业企业形象宣传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煤炭行业很多不恰当的宣传,煤炭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元凶”,一时间发出“去煤化”的声音,损害了煤炭行业的形象。应该加强煤炭行业的宣传工作,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让全社会能够真实客观地了解煤炭工业[4]。 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煤炭企业通过不断努力,走出了安全、协调、绿色、共享的转型升级之路,告别了黑脏乱差,实现了华丽转身。因此,应该多渠道地宣传煤炭企业的新面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煤炭行业。 5.关注企业文化建设 煤炭是基础工业,是能源的核心,也是能源的保障。煤炭人要有使命感,要有国家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才能谈能力建设,才能提升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能力。 煤炭企业要树立文化引领意识,虚实结合,学会用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中国煤炭工业,才能引领世界煤炭工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综合;目前有很多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范例。因此,煤炭企业要多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企业文化,逐步树立起“国际范儿”,坚定行业文化自信,用文化引领行业企业的发展。 6.关注企业人才培养 截至 “十三五”末期,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由530余万人下降到340万人左右,人才队伍的结构得到一定优化。当前国家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煤炭行业人力资源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首先,要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家才能够为企业谋划长远发展、优化产业配置、做好战略布局。 其次,要大力培养青年煤炭科技人才。青年煤炭科技人才是煤炭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煤炭的未来。要多关心他们在基层的成长,重视他们在基层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并且要营造科技工作者自觉投身基层、投身生产一线,在基层锻炼意志品格的氛围,激励他们在基层一线更好地干事创业。 第三,煤炭企业要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目前已有大批海外优秀人才回来报效祖国,要发挥这些高端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企业发展理念的提升,开阔人们的视野,从而更好地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要完善行业人才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把那些真正想干事儿、能干事儿的人才留住,给他们发挥作为的平台。 五、抢抓机遇,再创辉煌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煤炭市场更为规范、有序、高效。2020年以来,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推进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成为2020年煤炭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将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促进更高质量发展。一是有利于加快规模小、安全差、效率低的煤矿退出,为先进产能腾挪更多市场空间;二是有利于布局优化,按照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的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开发强度等多方面因素,推动煤炭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中;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和上下游融合度,促进煤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煤炭企业集团。 “十三五”即将过去,“十四五”即将到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同时也是在新起点上向2035年远景目标奋斗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能源革命;这对煤炭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历了大浪淘沙、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煤炭企业,必然会在发展质量上有较大的提升,这是对煤炭企业的考验,也是对整个煤炭行业的考验[5]。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煤炭行业只有迎难而上,在危机中育新机才能再创行业新辉煌。 参考文献 [1] 铁旭初 .我国煤机装备制造70年发展成就与展望[J].中国煤炭,2019,45(11),5-12. [2] 尚军梅 .工业互联网已来,如何赋能煤矿安全?[N]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08-20. [3] 张宏 .扎实做好运销工作 促进煤炭市场平稳运行[N] .中国煤炭报,2020-07-25. [4] 姜智敏 .把握大势 守正创新 努力做好煤炭行业宣传工作 [J].中国煤炭工业,2019(7):5-6. [5]杨凯 .高质量发展的煤炭机会 [N] .中国煤炭报,2020-10-31. | |||||
相关链接
- 朱宇平 王龙运 | 我国铜合金材...2021-01-12
- 美国公共政策评估制度与实践概述2021-01-04
- 我国评估督导工作实践概述2020-12-31
- 潘小海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的几...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