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关羽 王云闯 | 五策并举建设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
| |||||
| |||||
成渝地区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世界级机场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意味着成渝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前所未有地强化了成渝地区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成渝城市群,对于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强化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扩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至2035年基本建成以世界级机场群和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区域枢纽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超级大都市和城市群发展经验看,均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世界级机场群。机场群与城市群相伴而生、相互作用、联动发展,依托安全、便捷、高效的航空运输,城市群能够更全面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更便捷地对外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发达的城市群又对机场群发展提供客货源支撑。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成都市是西部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两市均为国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也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是沟通南北、衔接东西、连接内外的重要战略节点。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高宜居度的地区,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医疗、文旅等资源优势明显,交通区位十分重要,区域经济社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具备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基本条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和国际航空枢纽,对于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成渝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机场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四大机场群,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以及区域枢纽、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组成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效果凸显。成渝机场群主要包括重庆江北、成都双流、成都天府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以及绵阳、宜宾、万州、南充、达州、泸州、黔江、巫山、武隆等支线机场,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当前,成渝机场群发展面临着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平台等重大战略机遇,但对标世界级机场群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要求,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 枢纽机场分工定位不够清晰,存在同质化竞争 目前,成渝机场群呈现以重庆江北和成都双流机场为主的双核发展格局,天府机场2021年7月建成通航,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重庆新机场的功能定位正在研究明确。成渝“两地四场”的市场服务腹地和航线网络存在部分重叠,虽然国家多项政策叠加优势突出,但尚未形成协同合作机制,国际航线航班分散,航空公司竞争激烈,国际航线服务品质不高,运营效益较差,国际航空运输竞争力不强,难以支撑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二) 机场群综合交通集疏运系统尚不完善 江北机场现有轨道交通3号线、10号线接入机场,实现与重庆主城区的连接;在建的铁路枢纽东环线机场支线接入江北机场。天府机场现有轨道交通18号线及规划建设的19号线接入机场,实现与天府新区及成都主城区的连接;规划建设机场至资阳北站铁路联络线衔接成渝客专,实现与重庆的联系。现有三大枢纽机场(江北、双流、天府)之间,以及枢纽机场与支线机场之间的交通体系衔接不尽完善,对成渝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空铁联运一体化运输服务存在短板。 (三) 成渝地区缺乏货运枢纽机场,航空货运物流体系有待加强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定位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随着经济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区域内对于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货物运输将持续增加。目前,重庆江北、成都双流和天府机场均定位为以客运为主、客货兼顾的大型枢纽机场,机场货运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地区城市群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比照欧美发达国家航空货运发展经验,成渝城市群作为我国第四大城市群和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从长远发展考虑有必要规划布局货运枢纽机场或提升综合性枢纽机场的货运功能,进一步完善航空货运物流体系。 (四) 成渝地区空域资源紧张,制约枢纽机场能力提升 成渝地区军民航机场密集,空域结构复杂,空域资源紧张,运行协调难度大。近年来军民航协调工作持续推进,区域航路航线布局和空域结构不断优化,成效较为显著,但空域使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民航使用空域占比小,枢纽机场高峰小时时刻容量受限,难以满足军民航发展需要。 相关建议 (一) 健全区域民航协同发展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沟通协商机制,加强在机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空域协同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区域民航重大布局、关键资源配置的统一规划、统筹布局、协同审批,在解决空域资源、互联互通、口岸通关等方面形成发展合力。加强两地机场集团战略合作,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做强做大区域航空市场。行业主管部门按照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目标,针对重点国际市场加大航权及航班时刻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航空公司与机场共同开拓,鼓励基地航空公司在成渝两地错位发展,提高机场群航线网络通达性和服务品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 (二) 强化枢纽机场集疏运体系,发挥综合交通组合效能 加快构建一体化联动高效的机场群集疏运体系,加强机场与多层次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系统的衔接。两地枢纽机场之间建立便捷的地面交通联系,为国际航空市场协同开拓、错位发展、共享共建提供保障。完善枢纽机场与支线机场间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系统,强化区域内支线机场对枢纽机场的喂给功能,形成轮辐枢纽网络,提高支线机场航线网络通达度和便捷度。做好重庆新机场地面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工作。 (三) 提升区域航空货运服务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充分利用江北机场货运设施能力,合理安排客货航班时刻配置,促进全货机航班发展。积极推动运单电子化,优化简化场内服务流程,提高安检、联检及通关运行效率。巩固地空中转业务,积极开拓空空中转业务,整合客机腹舱、卡车航班、货运航班等资源,优化运输组织实施方案,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航空货运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引导航空物流网络与制造业协同,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有序推进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引入专业化航空物流企业建立基地或区域性转运中心,加快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四) 持续优化区域空域结构,提高航空枢纽发展能级 统筹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和军民航发展需求,加强军民航协调,健全军民航协同决策机制,加快推进白市驿机场迁建,优化重庆地区空域结构,调整航路航线划设方案,实施空域精细化管理,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江北机场两组跑道运行效能。加快推进重庆终端管制区设立,提升空管运行保障能力,加强运行信息集成融合,全力建设“四强空管”。 (五) 促进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协同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鼓励市场有需求、资源有保障的区县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完善支线机场的通用航空保障设施,加快建设支通协同的短途运输机场群。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拓展低空航线和低空空域范围,简化优化飞行任务申请及审批程序。提升低空飞行服务和地面保障系统能力,完善区域飞行服务站布局,加强数据融合共享。鼓励无人机研发、制造及应用等全产业链发展。(纸质版见《中国投资》8月号) | |||||
相关链接
- 《国家重大工程档案》系列丛书2021-07-19
- 《见证》国家重大工程档案2021-07-19
- 谢明华 丁丹 | 当前全球主要经...2021-07-12
- 韩雅娟 | 储能发展前景分析及发...2021-07-09
- 王智 | 对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