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门云云 徐磊 黄诗铿 | 西部国际陆港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影响
| |||||
| |||||
西部国际陆港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影响 门云云 徐磊 黄诗铿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日益加深。西部地区在我国对外关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前沿,是连接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地区国际战略大通道的重要依托。但西部地区不沿海、不沿边,缺乏便捷的国际运输通道,严重制约了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优势以及雄厚经济基础的经济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国际陆港建设。国际陆港是港口功能向内陆地区的延伸,具有物流节点、集装箱集散和存储、海关检查、通关、报关等功能,具有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国际陆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转移、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关键词:西部地区;国际陆港;区域经济影响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发表演讲,提出了亚欧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陆港之父”席平[1]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步是建立以三条亚欧大陆桥为连线、以国际陆港为节点的亚欧国际陆港运输网络”。 我国国际陆港建设起步于2000年,晚于海港和沿边口岸。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国际陆港建设被推到了内陆城市开放发展的战略性平台层面。西部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核心区,为了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的格局,西部地区已陆续兴建了以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为主要依托的国际陆港。 成都国际铁路港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背景,结合西部地区主要国际陆港发展情况,从外向型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和转移、物流高质量发展以及产城融合等方面分析西部地区国际陆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西部地区主要国际陆港发展现状 国际陆港是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交汇处,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国际商港,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2]。其主要功能包括集装箱集散和存储、货运代理、货物中转以及海关检查、通关、报关等(见表1)。我国西部地区很多经济中心城市为发展区域经济,扩展国内、国际市场需要,都在积极推进国际陆港的建设,目前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内蒙古、重庆以及青海等省市、自治区已经布局国际陆港。近年来,随着国际陆港的建设,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地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也逐步形成。本文对西部地区几个典型国际陆港进行介绍。 表1 国际陆港主要功能[3-6] (一)已建国际陆港 1.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打造内陆开发开放新高地而设立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和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抓手,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的主要平台。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支持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国际陆港”“推动西安陆港、空港联动发展,构建开放型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于2008年组建,规划控制区120km2,规划建设面积89.89km2,是中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其利用西安市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按照“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东部新城”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安东部城市新中心”。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拥有西北规模最大的综合保税区,形成了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一类开放口岸、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和临港经济、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金融、文体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2020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生产总值达到155.61亿元,同比增长18.6%,人均生产总值达11.78万元,超过西安市平均水平。 西安国际港务区 2.甘肃(兰州)国际陆港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原为兰州国际港务区,2016年更名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重要节点和咽喉枢纽,位列全国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国家铁路一级物流基地,在全国大物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理优势。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的建设,将其作为全省陆港的龙头,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点,积极融入国家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规划建设面积14km2,包括铁路集装箱、铁路口岸、保税、多式联运、智慧陆港等核心功能和中联物流园、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建材国际物流园、冷链物流加工综合园、汽车综合物流园、跨境电商物流园、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公路集装箱分拨物流园、国际陆港博览中心、国际商务贸易中心十大产业园。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出口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材料、商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文体五大辅助产业为发展方向,以铁路口岸为核心,将建设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并着力打造中新南向、中欧、中亚、南亚四大国际贸易通道。 甘肃(兰州)陆港充分发挥兰州区位和通道优势,先后开通中欧、中亚、南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4向5条”国际货运班列,已先后获得“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等多项荣誉。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累计发运62列,货物主要包括工业品、特色农产品,货重约5.6万t,货值约6亿元[7]。 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发出的“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班列 3.甘肃(武威)国际陆港 2015年11月,甘肃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委会议决定建设武威国际陆港,之后纳入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4月,省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发展战略规划》,决定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甘肃(武威)国际陆港是以现代物流、口岸平台、国际贸易为重点,大力发展进出口导向性产业、国际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打造功能完备、要素聚集、运行高效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陆港,建设现代化、外向型、多功能、生态型综合性产业区,争创综合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3],建成服务甘肃、辐射西北、连接亚欧的现代化国际物流平台和加强向西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位于武威城区东南约45km处,规划面积170km2,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设立一类铁路口岸,建设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集中监管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粮食进口口岸等特色口岸服务平台,重点打造国际物流产业平台、国际贸易产业平台、金融与实业融合平台、进出口加工基地等四大平台,推进外向型产业集聚,提升外向型产业孵化能力,形成技术创新示范、体制创新探索的集聚发展区。 目前,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已建成运营保税物流中心、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等口岸,并入驻了包括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在内的70多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一半,逐渐培育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进出口加工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后,“天马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目前已开通中亚线路、俄罗斯及北欧线路、欧洲线路三条主要线路,运输范围覆盖了中亚绝大多数城市和德国、俄罗斯主要城市。2021年共发运班列8列,发运集装箱786标箱[8]。 4.乌鲁木齐国际陆港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承载项目。2015年11月,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以西站片区为核心建设乌鲁木齐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乌鲁木齐铁路货运口岸(开放)、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三大项目,启动北站片区资源整合及物流中心政策体系研究工作,并以此为依托建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按照“集货、建园、聚产业”的思路,建设以火车西站片区为核心,涵盖120km2范围内的产城联动发展区域。建设“四场站四中心四园区”的产业布局,其中四场站包括乌鲁木齐火车西站、火车北站、三坪中心站、国际机场;四中心包括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西行班列集结中心、铁路国际快件交易中心;四园区包括综合保税区、北站商贸物流聚集区、空港物流服务产业区、铁路西站口岸服务区。 目前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已形成了以乌鲁木齐铁路西站国际口岸贸易区、北站商贸物流集聚区、综合保税区为主要区域的陆路港口,正在建设产城联动发展区域。2020年,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全年累计开行班列1015列,本地组货开行班列数、货运量、贸易额均创历史新高[9]。 成都国际铁路港 5.成都国际铁路港 成都国际铁路港位于青白江物流园区,是蓉欧班列的始发地,是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载体,更是四川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成都国际铁路港于2012年4月开始正式运营,占地面积21km2,包括铁路货站、物流基地、国际口岸、保税物流、临港工业区、商贸聚集区六大空间载体。其依托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蓉欧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金青新大港区、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及国家物流枢纽,实现“五区一枢纽”的优势叠加;围绕“蓉欧+”互联互通通道建设,逐步形成以成都为中心,“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覆盖全球”的多式联运网络,打造东达上海、宁波、厦门至日韩、台湾、北美,西进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至中亚、欧洲,北上二连浩特至俄罗斯、蒙古,南下深圳、北部湾、昆明至东盟、南亚的快速国际物流通道。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目前拥有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并入选全国示范物流园区、成都最大散货场站大弯货站及成都唯一的铁路货运口岸。先后获批国家对外开放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十三五”期间,成都国际铁路港先后签约引进玉湖、菜鸟、盒马鲜生、中远海运、苏宁云商等160个重大物流项目入驻,生产性服务业总投资超千亿元[10]。 6.云南腾俊国际陆港 云南腾俊国际陆港原为东盟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园,2013年更名为腾俊国际陆港。其是云南唯一的“国家级综合型示范物流园”及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评选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云南腾俊国际陆港将打造大宗物资聚集区,助推陆港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转口贸易中心。建设“腾俊数字陆港”,利用业务系统和平台,向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综合型服务。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腾俊国际陆港昆明中心节点,布局腾晋物流“一心四口岸”,实现中南半岛国际化供应链上下游互联互通,助推昆明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云南腾俊国际陆港效果图 腾俊国际陆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工业园区青山片区,占地约3669亩,创新整合国家级物流集成板块、国家级服务集成板块、国家级贸易集成板块“三大核心功能板块”和智慧运营中心、贸易采购供应中心、公铁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智能仓储中心“五大功能区”,形成物流园区综合性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2021年12月,腾俊国际陆港开通中老铁路首趟货运列车,截至2022年2月,通过中老铁路已累计发运货物21902t[11]。 中老国际货运列车 7.内蒙古包头国际陆港 包头国际陆港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占地面积26.6万m2。其前身是国家发改委利用世行贷款,为完善国际多式联运链条而建设的全国八个内陆中转站之一,于1998年设立,2010年改制成为包头市国际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是商务部批准的一级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也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个集口岸、国际货代、国际国内公铁物流、快递、国际验箱资质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集装箱内陆中转站。国际陆港有独立海关关区代码,海关、检验检疫已入驻并开展业务,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其外贸主要进出口产品有重大散件、汽车零配件发往埃塞俄比亚、南非、缅甸、俄罗斯等国家;内贸主要产品有铝锭及深加工产品、牛奶、化工产品、粮食、建材、机械等[12]。 8.重庆国际陆港(西部物流园) 重庆国际陆港(西部物流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团结村,于2007年成立,2013年12月经国家口岸办批准在西部物流园成立重庆铁路口岸。该陆港的功能定位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点、西南地区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以及内陆地区铁路枢纽口岸,包括铁路口岸及保税物流中心、铁路功能区、铁路口岸产业配套区、铁路口岸物流储备地、配套服务区、多式联运区等六大功能区。 近年来,重庆国际陆港通过入境落地签证权、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肉类、水果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项目的建设,使重庆铁路口岸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在注重口岸平台搭建、功能完善的同时,重庆市还部署了以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五大新型服务贸易为重点的服务贸易工作,从软环境上推动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2020年,重庆国际陆港跨境班列开行逾4000列,货值超1100亿元,重箱率超90%[13]。 重庆国际陆港 (二)在建和拟建国际陆港 1.甘肃(天水)国际陆港 甘肃(天水)国际陆港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三阳川新区,东面有西安国际港务区,西面有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其充分借助"南向通道",牢牢把握自身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以苹果、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等农副产品为主的冷链集装箱物流平台,实现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差异互补发展,积极开辟向南发展通道,将甘肃(天水)国际陆港打造成为服务陇东南的现代冷链物流中心。 甘肃(天水)国际陆港规划面积17.3km2,重点建设“四个中心”,即铁路物流中心、公路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商务及行政服务中心;“四大产业区”,即出口型产业区、创新型工业产业区、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区、卦台山旅游产业区;“两大生活服务区”,即铁路南、铁路北生活服务区;“一个综合服务区”,即以渭南镇政府周边为依托,建设以行政管理、商务办公、会议会展、文化商贸为一体的国际陆港综合服务中心。 甘肃(天水)国际陆港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年发送量可达800万t以上,年营业额达到30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以上。 2.西南(自贡)国际陆港 西南(自贡)国际陆港位于川南城市群几何中心、“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黄金地带,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泛珠合作区的联结点上。其按照“以港产城融合、科技融合、生态融合、人文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国际物流体系构建、国际商贸发展、国际产业合作、国际文化交流四大板块为抓手,建成区域联通国际的战略性节点、川货出川和南向入川的重要开放口岸、国际产业配套的开放新区、全域开放文化交流先行区、国家级物流枢纽。 西南(自贡)国际陆港规划面积40.74km2,按照“一核八区”空间布局,积极拓展港口功能核心区,建设临港总部区、临港商贸区、临港加工区、产城融合区、综合保税区、国际文旅发展区、智能公路港区、散货物流区。形成“1+5”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一个基础先导性产业——供应链与物流产业,主要发展现代商贸会展、高端制造、临港加工、文化旅游、国际合作产业等五大产业。 西南(自贡)国际陆港目前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00亿元,年货物吞吐量达1500万t。 3.青海格尔木国际陆港 格尔木是青海省对外开发的节点城市,是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被列为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已基本形成融公路、铁路、航空、管线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干线交通体系。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地位和产业基础已为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格尔木国际陆港规划选址位于格尔木市南编组站南北两侧,规划面积10km2,包括铁路口岸监管区、铁路功能区、指定口岸、多式联运区以及配套服务区和交易区等功能区,将打造为“立足青藏高原,辐射西北地区,面向中南亚和欧洲等海外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性国际陆路港口”。 西部交通的重要节点,青藏高原的“旱码头”—格尔木市 二、西部国际陆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部国际陆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转移、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本文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深入剖析国际陆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是为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生产要素,并发挥国内的资源优势,采取以出口为主导的发展途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近年来,内陆城市抢抓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着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新模式、新路径。国际陆港是连接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桥梁,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引擎,其促进了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安对外开放空间格局图 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西安国际港务区注重深化与沿海港口的合作,通过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运输手段,构建起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欧亚的重要商贸物流大通道,其中向西、向北开通了西安至中亚五国、德国汉堡、俄罗斯等13条干线;向东与青岛、宁波、天津、深圳、上海等沿海港口合作,辐射日韩等地区;向南与广西凭祥口岸、防城港的合作,打通与东南亚各国的陆海、陆路大通道。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构建了陕西省对外开放大格局,促进了陕西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01~2007年,陕西省外贸进出口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68.8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6.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从3.52亿美元增长到11.9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20亿美元。自2008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建立以来,陕西省对外经济指标飞速上升,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到569亿美元,较2007年增加7.3倍,年平均增长37.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增长到84.43亿美元,较2007年增加6.1倍,年平均增长5.44亿美元。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后,陕西省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平均增长值约为建设前的5.4倍、4.5倍。 除此之外,国际陆港的建设还有利于缩小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2002-2007年西安市GDP平均增长率15.8%,低于青岛(18.3%)和宁波(17.9%);西安国际港务区于2008年组建,从图1可以看出,2008、2009年青岛和宁波的GDP增长率明显下降,而西安市2008年GDP增长率较2007年增长4.5%,2008-2020年西安GDP平均增长率为14.5%,均高于青岛(9.8%)和宁波(10.5%)。由此可见,西安国际陆港等外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缩小与青岛、宁波等沿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图1 西安与青岛、宁波GDP增长率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岛市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整理。 (二)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转移 国际陆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物流平台优势,推动优势产业、优势资源要素集中,发挥企业、人口和土地规模化效应,积极发展外向型、链条化、高效能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国际陆港的整体产业竞争力,最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着力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金融、临港、文化体育等五大主导产业[14] :商贸物流产业方面,以美国安博、招商局集团、国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电商产业方面,国内排名前十的电商龙头企业纷纷落户,丝路城、佳帮手等本土电商逐渐壮大,铜、铝、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日趋活跃,线上网络零售额占西安市近80%、占陕西省的56%;新金融产业方面,以中民投、关天国际、陕西金控等为代表的新金融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园区融资租赁企业数占陕西省70%、商业保理企业数占陕西省90%;临港产业方面,塔塔特钢、日本通运等临港产业纷纷布局;文体健康产业方面,以华润文体、国家广告产业园、当当数字出版基地、连连看全球运营中心等为代表的文化体育健康产业正在井喷式增长。 除此之外,由于西部地区拥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而国际陆港的建设又有利于节省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形成良好的产业服务和配套环境,有助于吸引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从而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例如西安国际港务区2018年智能终端制造方面引进沿海城市科技型加工企业49家,实现年产值约500亿;2020年巨麦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西安国际港务区,总投资2亿元,项目由深圳市巨麦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智能手机、儿童智伴机器人及其他电脑手机周边产品研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产品70%出口至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临港产业园技术人员正在对项目一期设备进行测试 (三)有利于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连通性行业,其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物流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物流业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物流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国际物流功能逐步拓展。为了巩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增强物流企业活力、畅通物流全链条运行、加快提升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该意见对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作出全方位部署,并系统提出25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国际陆港广泛应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使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地更加紧密,联运换装转运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物流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能力,从而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西安国际港务区构建了服务好、效率高、成本低、效益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一是在全国首创“全城通港”国际贸易通道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西安全市范围办理国际港务区事项“自助交件、自助取件”,港口贸易通道环境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二是提高通关效率,探索推行“关铁通”模式,提升班列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自主选择“一体化”和转关通关模式,缩短口岸滞留时间。2020年还出台了“无接触手续办理”“24小时预约通关查验”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压缩工作环节,提高作业效率,平均每个集装箱大约降低了800元的成本。三是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实现高频次发运,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约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15%,2020年“长安号”共运送货物281.1万t,已成为全国“效率最高、服务最优、速度最快、路线最全、开行最多、运量最大”的国际货运班列。 “长安号”中欧班列 (四)以港促业、以业促城,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2018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从根本上推进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国际陆港是以“港、产、城”融合为发展目标,走“以产兴港、以港促城”的发展之路,国际陆港的建设将有助于城市协同发展: 1.优化城市布局,建设高品位的港区城镇 通过国际陆港建设运营,将有效推动地区向“融合、高端、集约”方向发展,聚焦发展高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人才集聚,优化一二三产业空间布局,建设融“生态、生产、生活、生计”于一体的新城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创新驱动、绿色智能、服务共享、管理一流的陆港新城区。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 国际陆港建设必将推动形成铁路网、公路网、城市路网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促进港区与所在市区实现同城化发展,强化港区与周边城市的紧密联系、互动融合,进而提升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动共享发展。 3.带动就业,提高收入 国际陆港的建设及运营,是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涉及进出口企业、陆路承运人、场站枢纽、港口、市场中介、银行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主体,构成了外贸物流价值链。每一个价值运动都将创造较多的工作岗位,带来就业的极大增加,进而提升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还可带动其他方面的就业,活跃经济,推动市场发育,发挥出其在扶贫攻坚方面的波及效应。并且国际陆港对创业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在国际陆港建成并运营之后,国际交流机会极大增加,商机无限,不断会有创业者出现,市场的逐步细分之后,大领域中有创业的小领域及子领域。 4.促进社会稳定 国际陆港还能够发挥出人才集聚、劳动力升级功能,释放出民族团结的红利。陆港建成投入运营后,各种类型人才的汇集对劳动力升级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对少数民族人才成长的带动作用将不断凸显。同时,在陆港的作用下,随着人、资本、物质流的不断积聚,各类机制不断完善,促进社会工作步入正轨,为社会稳定增添更多推动力。 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西安国际港务区以民生为本、绿色环保为理念,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按照“先建港、后建区、再建城”的发展路径,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活空间和产业空间同步建设,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着力实现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协调发展,助推内陆港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转变。2018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智能终端制造引进沿海城市科技型加工企业49家,带动就业约5000人。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与万科集团合作建设“万科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铸造品质社区,还将集中开工建设一座国际医院(陆港国际医院)、10个高品质酒店以及全运小学、中学等城市功能项目[7]。 三、结语 国际陆港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到全球经济分工和经济循环中。西部国际陆港快速发展发端于十八大以来,近年来西部地区已有多个国际陆港建成并投入运营。本文通过对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的剖析,阐明了国际陆港建设对区域经济具有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转移、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及功效。 目前西部地区还有若干个在建和拟建国际陆港,而国际陆港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不确定因素多,为确保国际陆港顺利建设并运行,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需要做好项目前期咨询论证工作,充分研究和确定陆港的发展定位,进行高标准规划。国际陆港的功能定位要与当地经济特色相吻合,扬长避短,促进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例如青海格尔木国际陆港的发展定位要充分考虑盐湖特色资源及盐湖化工产业的发展。 2)按照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理念,以国际陆港为核心,统筹考虑商业、工业、住宅等城市功能区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功能。例如,西安国际港务区是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主场馆所在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紧抓机遇,全力打造生态、绿色、开放的现代化的西安东部新城。 3)以创新驱动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的应用和集成创新,拓展5G新基建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应用,强化“物联网+AI”新模式,发展智能科技物流,促进国际陆港节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例如,云南腾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合作建设腾俊国际陆港5G网络覆盖及应用项目,包括5G网络覆盖、5G安防、5G物流应用和6-1、6-2商贸区高速光纤宽带覆盖等。 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国际陆港的建设和运营,由政府牵头,早期政府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注入启动资金,同时通过PPP、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和争取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等多种途径丰富投资主体。同时政府应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用地供给、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便开展招商引资。例如,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PPP模式,实施了总投资45亿元的体育中心周边市政基础配套工程。 5)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建设高效便捷的海铁联运大通道,通过两港功能的协同,达到优势互补,在港口建设、信息化、宣传推介、人才交流等重点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共同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融合。例如,2015年5月23日,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宁波港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借鉴宁波港建设和发展的先进经验,将宁波港服务功能内移,使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化成了竞争优势,并与宁波港构建了综合性物流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 席平. 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行官[J]. 中国远洋航务,2016(05):44-45. [2] 席平. 国际陆港基础概念与运作[J]. 中国储运,2007(01):71-72. [3] 赵磊. 甘肃国际陆港协作发展背景下的中新南向通道物流发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4] 井小洁. 邯郸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5] 朱长征,董千里. 国际陆港基础理论研究与探讨[J]. 物流技术,2009,28(01):17-19. [6] 魏晓雪. 西安国际陆港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7] 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恢复正常开行{EB/OL].(2020-05-14). http://gs.people.com.cn/n2/2020/0514/c183348-34018204.htmll. [8]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进出口快速增长{EB/OL](2022-03-04). 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22/03/04/030510632.shtml. [9]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综合服务升级助中欧班列行稳致远[EB/OL].(2021-04-02). http://xjdrc.xinjiang.gov.cn/xjfgw/c108394/202104/c3f8abb3b60342b1b5f41a5402d0afe2.shtml. [10] 成都国际铁路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千亿级”[EB/OL].(2021-01-04). http://www.scftz.gov.cn/pqfc/-/articles/5402617.shtml. [11] 腾俊国际陆港中老铁路货运超2万吨[EB/OL].(2022-02-24). https://yn.yunnan.cn/system/2022/02/24/031938549.shtml [12] 包头市商务局.1-6月份满都拉口岸、包头机场航空口岸、包头国际陆港运行情况[EB/OL].(2019-07-05). http://www.baotou.gov.cn/info/1145/212635.htm. [13] 通道带贸易、金融促发展,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展现内陆开放“新势能”[EB/OL]..(2021-07-28). http://www.cq.chinanews.com.cn/news/2021/0728/39-25128.html. [14]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简介[EB/OL].(2019-08-08). http://itl.xa.gov.cn/zwgk/ghjh/fzgh/5de654cff99d657750d286d3.html. 注:原文载自《开发研究》2020年第5期,本次发表有较大改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
相关链接
- 窦皓 田煜| 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2022-04-16
- 张志国 | 航空发动机露天试验及...2022-04-12
- 刘富荣 | 加快实施“东数西算”...2022-04-08
- 黄诗铿 李洪明 林杰 徐磊 | ...2022-04-06
- 马传景 | 经济学的贫困与救赎2022-04-03